-
開放 堅持 與時俱進
從“民企500強”看能源轉型關鍵增量
-
2025-09-04
-
瀏覽量:260
8月28日,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不僅是一張企業實力的排名表,更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與質量提升的生動體現。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新材料等綠色低碳領域企業迅速崛起,展現出民營企業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順應時代趨勢的強大活力。
縱觀本次榜單,一個顯著趨勢是民營企業“含新量”持續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企業數量明顯增加,而傳統制造業與商貿業占比相應下降。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企業重點加碼儲能技術、車控級芯片;新材料方面則攻堅高端碳纖維、生物基材料等“卡脖子”環節。這些變化不僅體現了“量”的積累,更揭示了“質”的飛躍。
民營企業能夠在新能源領域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持續吹拂。近年來,國家圍繞“雙碳”目標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從財稅優惠、金融支持到市場準入,為民營企業綠色轉型與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保障。今年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舉措的通知》,旨在進一步引導民營企業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可以說,國家戰略的引領與制度環境的優化,為民企布局新能源奠定了堅實基礎。
“打鐵還需自身硬”,民營企業亦未辜負時代機遇。它們以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堅定的戰略決心,勇敢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領域,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增量。例如特變電工沈變公司通過向智能制造轉型,建成特高壓套管研發制造基地,成為行業標桿。數據顯示,64.2%的上榜企業已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83%的企業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將環保理念轉化為可持續競爭力。
更多企業通過“綠色化+智能化”協同改造,實現了降本增效,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正泰集團持續發力綠色能源與智能電氣生態圈,并加碼石墨烯、氫能等新興領域;華友鈷業通過深化全球產業布局,與國際巨頭合作,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領域的深耕者不乏一些行業巨頭,其卓越成果曾一度被主業的輝煌所遮蔽。位列榜單第四的華為,不僅是通信領域的霸主,更是數字能源領域的“隱形冠軍”。該公司將數字能源確立為核心戰略板塊,在新型電力系統、電動出行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已收獲頗豐。無獨有偶,排名第十三的美的集團也正全力將能源管理打造為企業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宣布將深度融合下一代儲能技術、先進熱泵與人工智能,構建其未來的支柱產業。
這些企業的成功,反映出中國民營企業正在從根本上改變發展模式:從依賴資源與低成本勞動力,轉向創新驅動與全球價值鏈攀升。
尤其令人振奮的是,在鋰電和光伏這兩個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細分領域,民營企業展現出明顯優勢。鋰電池行業前十強全部為民營企業,包括寧德時代、華友鈷業、億緯鋰能等;光伏行業前十強也悉數為民營企業,如通威股份、隆基綠能、晶科能源等。它們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更在全球競爭中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
當然,中國新能源民營企業仍面臨諸多挑戰。全球貿易環境復雜多變,核心技術攻關仍需加強,產業鏈協同與供應鏈安全亦需進一步提升。但正如榜單所揭示的趨勢那樣,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正以長期主義的態度,堅持研發投入、開放合作與綠色發展,不斷夯實發展基礎。
從長遠來看,正如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折射出來的,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崛起已勢不可擋。中國民營企業不僅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更成為全球能源變革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它們的探索與實踐,正為中國乃至世界繪制出一幅更加綠色、智能、可持續的發展圖景。